narrative  /  home









 

柴絲~到底怎麼來

「柴絲草帽」的製作,最困難的技術,在於刨製薄如蟬翼「柴絲」。要刨製厚薄均一,且薄如蟬翼的「柴絲」,除了技術之外,鉋刀工具也是重要因素。而能快速學習這些技術,以及技術支援的人、事、物,鹿港地區有地緣優勢,所以造就「鹿港柴絲草傳奇」。

鹿港從日治時期引進此技術,同時利用高品質的台灣檜木作為材料,將檜木刨成絲,編織檜木帽,外銷到日本及美國,當時柴絲草刨作師傅有數十人,加上負責編織等周邊行業,從事相關產業的人數有數千人。

一開始鉋刀的角度與調整~需要師傅的專業手感調整。

師傅不停地調整鉋刀舌的刀槽以及安裝鉋刀舌,鉋刀舌安裝要調整過,使得鉋刀在刨絲時是最佳狀態。

最適合刨絲製作成檜木帽的木材,則是台灣檜木,台灣檜木有一股濃郁的香味,木纖維的韌度強,「而且台灣檜木刨絲製成的檜木帽,和一般的草帽比起來特別通風」,最適合製成柴絲草帽。

再用十等分割刀在木柴上分割後,刨刀就能一次刨出十條柴絲。

以前的木工師傅真有智慧,刨一次就有十條柴絲,真是聰明的設計。

我們重現風華 刨絲是一項需要體力的工作,剛開始時我們抓不到訣竅,1塊木頭才刨一會兒就滿頭大汗。

我們親自操作後,我們都只是小試身手,要刨製厚薄均一,且薄如蟬翼的「柴絲」,而且要90公分沒有斷裂,真是不簡單。

橋頭社區把刨絲用的鉋刀、工作檯以及紡撚用的車台保留下來;,這是鹿港獨具特色的工藝產業,也讓我們可以再次見證刨製柴絲草以及紡草的過程。